深入傳統-李淨老師

   臨摹是學習中國畫最基本的方法,清人王學浩在《山南論畫》中云“學不師古,如夜行無火 ”。臨摹
古畫不應停留在『只追求畫面的筆墨變化效果』,而要不斷在傳統的領域中走近大師。用眼、手、 心去
感受及體會大師的心跡筆語,必須不斷深入吸收營養,才能解得箇中三昧。

   縱觀山水畫史,元畫淋漓、宋畫嚴整、唐畫高古,應以巨擘大師的代表作為典範。在確立臨摹的對
象上,不求多、不求全;只求深、只求透。而且要拋棄自我,像白紙一樣深入體會平正、嚴謹、整肅、
沉靜、深厚、內斂、邃密、渾化等諸多的藝術審美規律,反覆揣摩筆墨的“神遇跡化”。每個階段學習當
下的養份,不要把自己的喜惡滲加進去;越能把自己空出來,相信就越能體會古人的心跡筆語,進而深
入地推敲、分析、吸收。無可否認,這段訓練的時間越長,基本功應該越扎實,筆墨的語言也應該越豐
厚;然後按照自己的心性去發揮,最後必能逐漸形成自己的品味與風格。

   雖然發現了傳統絢爛的光輝,但怎樣才不被他的光輝所誘綁呢?藝術大師陸儼少先生提倡“十分功
夫;四分讀書、三分寫字、三分畫畫。”只有在傳統的領域中所入越深、所見越廣、所識越博,才有足
夠的力量打破乾坤、融匯貫通、達至傳統的延嗣與發展,真正的傳承與回歸。

   正如青原惟信禪師一段著名的禪話:“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;及至後來親
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;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然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”

李淨
零五年五月於香港蒙一齋